首页 | 学校简介 | 办学特色 | 校园环境 | 通知公告 | 校内新闻 | 图片新闻 | 学校荣誉 | 师生作品 | | | | | |

TOP

也谈开放型历史教学模式
2011-04-11 19:02:46 来源: 作者:王遵谏 【 】 浏览:16次 评论:0

 

 

也谈开放型历史教学模式

 

塔山二中王遵谏

 

[摘要] 新课程标准在我市实施已经四年多了,新课程倡导的培养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理念已深入人心,本文仅从历史教学应该建立开放型的模式来诠释和领会新课程理论,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来说明这一问题。

 

 [关键词] 开放型历史教学  课程标准  创新能力

 

中学生正处于发育阶段,无论从智力还是经验、知识的累积,都存在着不足,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思想才不会受到许多的限制,这也是中学生具有创新能力的可贵之处,因而在历史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给予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空间,创造性思维得以培养,使历史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每位学生在不断发现“新”知的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心理、智力的发展,开放型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是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全方位地向学生开放,成为历史创新的模式,这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符合我国提出的培养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的要求。

 

一、精选优选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教材只是教学的材料,并非教学的全部,对于历史教材,不能刻意追求原有体系的完整。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材的版本较多,这就赋予教师更多的教学自由空间。因而作为在历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更应该灵活处理教学内容,使教学丰富多彩而不是照本宣科。

 

1、压缩基本知识技能的授课时间,整合构建文本,挖掘智力增长点。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适当调整教学时间,精讲、细讲能力点,省讲、选讲非重点,努力突破难点,积极渗透智育点和创新点,重新组合教学内容,对于书中浅显的内容,可以把课时缩短,从而腾出课堂空间,增加活动内容,扩大学生视野,增加教学新颖性。我们既要立足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也要适当删减无助于学生能力培养、落后于现实的内容,要大胆地根据新课程的目的要求,对教材进行整合,切不能再走知识堆砌的老路子。

 

例如,在讲七年级下册第10课《从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时,笔者对教材进行了剪贴、删减,授课以后学生反应较好。把课本教学分为五大板块,分别为新课导入、知识构建、探究与感悟、学以致用、布置作业,知识构建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这也是新课程倡导的内容之一。学生快速浏览本课,梳理知识结构,教师提出问题,笔者以表格的形式列出辽、北宋、西夏三个政权建立时间、建立者、定都和建立的民族,以书页式列出辽、北宋并立的标志---澶渊之盟,北宋与西夏并立的标志---1244年的宋夏和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又能使学生从整体上对本课有个宏观把握,知识构建用了10分钟的时间,这样我们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体会文本对澶渊之盟的评价,感悟辽、西夏、北宋在碰撞中民族融合的意义,从而将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化为文化意识的思考者。

 

2、结合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扩充历史“活”的内容。

 

由于历史知识所涉及的人物和事件大多是动态变化的,即使经常修订,教材内容也难免落后于现实的发展,所以有必要在历史教学中增加部分新颖的价值较高的内容,尤其是那些与现实息息相关的历史“焦点”、“热点”问题,大胆的跳出教材的框框,使课程结构体现时代精神,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从而更有利于体现历史学科的价值,不断用新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培养学生的判断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讲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时,笔者及时添加了当今中日关系这一焦点问题,给学生提供了一些素材,小泉数次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右翼势力美化侵华战争、篡改历史教科书、******事件、中国公民在日本驻华使馆示威游行、日本想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遭拒绝、新首相安倍模糊对待靖国神社等。这些做法很受学生的欢迎,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优化活化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

 

目标是通过方法来实现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有适合学生的方法,才是好方法,所以选择适合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突出创新教育的教学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要以克服无效劳动的实效性为基本前提,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思维和学习兴趣为目的,优化活化教学方法。

 

1、突出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愉快学习,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学生求知需要,思维的开端,创造的基础,只有当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疑窦时才会点燃思维的火花,因而在教学中要抓住有利时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一课中,提出了张骞通西域会遇到那些困难?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关系?又如在七年级上册《昌盛的文化》一课中提出:佛教与道教教义有何不同?从而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分别产生那些影响?笔者以启发式的提问和学生自主研究性的学习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既调动了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又很好地实现了对学生思维智能的开掘。

 

2、讲究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注重教法的创造性。

 

历史课涉及面广,有些知识可能学生比教师知道的多一些,加之现在信息发达,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教会学生学会上网查找所需的资料,并根据所查资料编制“小文章”或“小讲演稿”,让学生充当“小教师”,对其所获知识进行传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和认知能力的提高,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能顶一个诸葛亮。”学生通过争当“小教师”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可能有胜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此种方式更有利于学生自我价值的体现,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和进步。如在新教材中《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的教学中,笔者采取的就是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从身边的资料搜集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然后以小型故事会、演讲、讨论等方式向其他同学介绍某一神话传说,从而加深了同学对这一课的认识和理解。

 

随着教学方法的改变,历史开放型教学模型可设计出一些更为具体、更富有创意、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多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但一切的教学改革都基于教学观念的转变。

 

三、转变教学观念,实现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1、由知识教学向过程教学开放。

 

知识固然重要,但并不意味着知识越多,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因此,我们必须扭转偏重历史知识的传授和大量人名、时间、事件的记忆,而忽视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局面,向过程教学开放,让学生通过能力发展来掌握知识,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主体教学开放。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加之众所周知,许多创造的灵感往往产生于比较放松的状态,学生同样需要宽松、和谐、相互尊重的氛围。因而教师需要和学生平等相处,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一种安全感,让学生自动回答,发表意见,允许学生出错,允许不同意见,对于学生的见解不要轻易给予批判,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或通过其他同学的发言来激发他,这是训练思维性和严密性的很好的氛围。例如,在讲九年级上册《探险者的梦想》一课时,笔者提出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会遇到那些困难?学生在讨论后得出以下结论:语言文字不同;同伴的意志;路途遥远;飓风的肆虐;交通工具简陋;海盗的骚扰等。我粗略数了一下,竟有十种之多。学生的分散性思维得到锻炼,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大有受益。

 

四、努力完善考核体系,实现教学评价的开放性。

 

实现考核方式的多样化,突出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是历史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历史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提到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为中心,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了解《标准》的要求以及评价方法与过程,并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便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此笔者认为历史考核除了传统笔试以外,还应把平时作业、课前自学记录、课堂教学讨论、课堂笔记、技能训练、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面试、课题的研究报告、学习课件的制作等等结合起来,采用定性、定量或者两者的结合,构成立体的考核评价体系,历史笔试的内容亦应采用多样的考核方式,如观察、调查、讨论、作业、测试、考试、自我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增加自主性的能力型的题目,以综合考核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考核中不制定统一具体的标准化的答案,实现教学评估的开放性。

 

总而言之,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育模式是历史开放型教学模式的具体要求。开放型历史教学要求教师应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应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开放,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掘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这是历史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历史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历史教育学》    王铎全    上海教育出版社
 
关键字:模式 责任编辑:王学德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市短期课题申报书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连云港市赣榆县塔山第二中学
学校地址:连云港市赣榆县塔山镇官庄村 邮政编码:222123
电话:0518-86581827 QQ:857026445 苏ICP备11021479号
网络维护:连云港市赣榆县塔山第二中学